面对盗猎,部分非洲象不再长出象牙?

2021-12-14 13:55:12

  面对盗猎,部分非洲象不再长出象牙?

  ——人类活动,正带来许多不可逆的生态演化

  □浩源

  据专业期刊《科学》今年刊登的一篇文章称,以发生在1977年到1992年间的莫桑比克内战为界,戈龙戈萨国家公园内无牙雌象的比例在内战后增加了接近三倍。内战前,此地约18.5%的雌象天生无象牙;2000年时,伴随着戈龙戈萨非洲象种群的急剧下降,在战争幸存者中这一比例提升到了50.9%。

  之前的报道称,这场内战期间,由于盗猎者的猖獗,已导致戈龙戈萨国家公园内的大象数量锐减,超过90%的非洲象失去了它们的象牙。

  非洲象群似乎已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生态变化。

  雌性非洲象为何会不长象牙?

  科学家通过一组统计数据,发现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非洲象中只有2%-4%的雌象一出生就没有象牙。在出现严重盗猎情况后,这些没象牙的非洲象理所当然地可以幸免于难,在种群中也自然而然地比例越来越高。

  可能是为了生存,在新生的非洲象中,也出现了无牙象比例增高的现象。在比较相关数据后,研究者发现,在盗猎猖獗的莫桑比克戈龙戈萨国家公园以及坦桑尼亚鲁阿哈国家公园中,新生的雌象(年龄小于25岁)中不长象牙的比例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在莫桑比克内战后出生的91头雌象中,无牙的比例已上升至33%。在南非,这种影响更加严重。据报道,在2000年代初,阿多国家公园的174头雌象中,有98%没有长牙。

  通过对18头雌性非洲象(7头长牙,11头无牙)的血液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研究人员在非洲象的基因组中找到了反映出近期选择压力的区域——其中一个区域位于X染色体上。我们知道,生物学中,X染色体通常都出现在雌性生物基因中。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不长象牙的通常都是雌象。

  雄性非洲象更需要无牙基因?

  有人或许会问,难道最受盗猎威胁的雄性大象就没有生存压力?为什么它们不进化出不长象牙的基因呢?

  其实在比较相应数据时,研究者已经发现,雄性非洲象其实也存在同样的生存压力影响,它们的象牙尺寸已出现了严重缩小的趋势。比如一项2015年发表的研究结果称,在肯尼亚南部等一些盗猎猖獗的地区,1995年后出生的雄象的象牙比上世纪60年代雄象的象牙短了21%,而雌象的这一相应数值是27%。

  但到底为什么雄性非洲象没有这种无牙基因染色体呢?

  可能需要先解释一个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纯合致死效应。这是指某生物的某对基因,由于其自身特性,该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或隐性纯合子的子代便不能存活,而为杂合子的子代可以存活。这种现象与骡子不能繁殖后的“生殖隔离”现象并不一样,它导致的结果是,在非洲象母体受孕后,一旦出现带有这种无牙基因的雄性非洲象个体,就会自然死亡,无法存活。也就是说,在显性纯合致死性状前提下,无牙雄象在子宫内就会死亡,存活的后代中只能是有牙雄象、有牙雌象和无牙雌象。

  研究人员正是先作出了这样的假设后,然后根据非洲象后代中有牙无牙的性状分离比例和性别的比例,基本上确定了该假设的可靠性。

  由此可知,虽然雄性非洲象更需要无牙基因,但它们一旦出现这种基因组合却无法顺利诞生。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会出现一些变异性,出现极少数的单侧无牙的雄性非洲象。

  因人类活动导致基因进化的不止非洲象

  关于无牙非洲象的研究,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到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演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同时还提醒我们,人类活动一直在影响着整个地球生态。其实不仅是非洲象在因人类活动而产生自然演化,还有很多生物都在悄悄发生着演化。

  比如鲨鱼也是其中之一。美国科学家曾在一家海洋动物园里,发现被隔离在观赏鱼池中的雌性锤头鲨,基因突变出现了无性生殖现象,并成功诞下一只小鲨鱼;科学家还发现,鲨鱼的基因组比人类大1.5倍,而且在其遗传密码中,与DNA修复、DNA损伤反应和DNA损伤容限有关的基因一直在不断进化,因此它们特别擅长伤口自愈,而且很少得癌症,其中或许也有部分原因是受到鲨鱼被人类大量捕获并割取鱼翅的影响?

  从这一现象中,我们或许已窥见了生物演化过程中的部分奥秘。

  研究人员还发现,有牙大象和无牙大象其实是会进食不同的食物的,这一改变或许还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像早前一个云南大象群体突然北上,也是因为人类改变了它们的生活环境,进而让它们也改变生活习惯。除了让它们改变居住地和迁移路线,人类活动可能还会对它们周围的生态系统带来一系列变化。

  但更多的自然演化结果,我们目前都无法预料。 【编辑:田博群】

标签: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商场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